智慧財產權宣告

本站所有的內容均由本人所原創,受中華民國之智慧財產權相關法律保障。如需轉載、引用或連結,請參考這裡的說明

2008年2月13日

從 Lotus Symphony 看應用軟體的整合發展(下)

經過昨天一整天的忙碌,事情仍舊還是很多......況且有上篇沒下篇也很怪,不是嗎?所以今天繼續貼上和 ZDNet Taiwan 合作的文章(原文在此)......(原來找偷懶的藉口也不是件容易的事......)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在下是分隔線,底下才是正文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上篇談完了 Lotus Symphony 的前世後,本篇來談新一代的 Symphony。

IBM 在去年 9 月推出了免費的開放軟體 Lotus Symphony(目前還是 beta 版),是個包含文書處理、簡報和試算表的辦公室軟體,以 OpenOffice.org 為技術基礎,在 Eclipse 平 台下研發出來的。說起來這也不過是另一個替代 Microsoft Office 的選擇,在功能和應用方面並沒有特別可注目之處。但是到了第四個 beta 測試版,IBM 表示「將為 Lotus Symphony 增加一個模組,以便 IBM 及其他軟體公司為 Symphony 添加延伸(extensions)功能」,這樣的設計就值得關注了。

圖1.在繁體中文的 beta 版內看到這個能透過網路安裝和更新程式的工具,是否就是延伸功能在使用者這一端的操作介面?目前無法確定

圖2.另一個和延伸功能可能有關係的是這個應用程式管理介面,它能針對單一的功能模組進行停用的設定或解除安裝

根據 IBM 所提供的資料,Lotus Symphony 新的延伸功能,可以讓使用者連結、重新設定並附加不同的模組,以便引進新功能來擴大應用範圍,而不會只侷限在原來的辦公室軟體。其次,在 未來將讓使用者能透過全球資訊網存取 Lotus Symphony 應用程式,直接透過瀏覽器來編輯文件,不必先在電腦內安裝 Lotus Symphony 編輯器。這樣的設計不單只是讓 Lotus Symphony 變成企業的生產力平台中心,更可以直接透過網路,達到「隨時都能使用個人化或客製化的環境工作」的目的。

要理解這樣的優點,我們先來看看目前的使用者端是如何進行工作的。以目前的應用型態來說,使用者端不是使用套裝軟體,就是使用多個單一特定目的的應用軟 體,好應付個人工作或企業活動之所需,這些應用並非透過一個共通平台來使用,多數時候是在多個應用軟體之間分別處理產品的某個部份,最後在一個特定軟體整 合輸出為成品。這樣的作法很普遍,不過卻有一個大缺點,就是浪費運算資源,而且絲毫不算是個人化或客製化。

在辦公室最常見的情形是:某些常用的簡單東西,往往不得不用功能複雜的專業軟體來處理,例如只是改變圖片大小這樣的簡單動作,卻使用 Adobe 的 Photoshop 來做(若公司所提供的合法軟體只有這個,不用它又能用什麼?),這種作法不能說錯,但頗為浪費運算資源,因為光是開啟這類專業軟體,往 往就耗費掉相當程度的運算資源,加上開發產品的過程中,可能還得同時開啟其他軟體,整體的運算效能就會被降的更低,真正用來工作的運算效能可能只是整體電 腦系統的一小部分。

為何會造成這種情形呢?主要的原因就是套裝軟體。套裝軟體的特色就是不管要不要,通通要接受!很多功能說好聽一點是備而不用,其實壓根是用不到。遇到這種 情形,為了讓電腦有足夠的效能來完成工作,也只能在硬體方面多下點本錢,以免增加產品開發的時間成本。若能只用其中想要的功能模組,相信更能讓運算效能 「用在刀口上」,這也是個人化或客製化的目的。

這樣的狀況在目前桌面端應用來說,幾乎是舉世皆然,很少有人或企業的電腦內沒有閒置的「雞肋」軟體或功能,浪費的運算資源自然也就不在少數。如果有一個平 台可以針對應用軟體進行自由的組合,那麼打造一個最合用的個人化或客製化的電腦就顯得有可能。顯然 IBM 的 Lotus Symphony 帶有這樣的企圖心。

不過,從資料看來,Lotus Symphony 的新模組,只「便於 IBM 及其他軟體公司為 Symphony 添加延伸(extensions)功能」,大概是只想讓願意投入此一平台的廠 商來玩,一起做大這個市場,是否能讓終端使用者自由添加,還是個未知數(理論上應該是可以的,因為它是個開源碼軟體)。如果能夠讓使用者很輕易的自由增減 應用功能(最好是能自由增減功能單一的第三方小軟體),那麼將可能讓軟體的創新再度出現欣欣向榮的景象。

至於從瀏覽器上使用 Lotus Symphony 是否包含這個延伸功能,IBM 並沒有交代的很清楚。假設它包含這個延伸功能,又可以讓使用者直接加入各種線上應用程式(Web Application),如 Google 的 Notebook、氣象預報、電子地圖…等,那麼使用者就能輕易的把網路的上豐富的應用納入個人的電腦內,為 個人打造最佳的工作環境。這種應用不是沒有前例,My Yahoo!、iGoogle 等都是,不過它們的內容還無法當作生產力平台。況且,現有瀏覽器的架構是否承擔的起 Lotus Symphony 也是個問題,或許未來想要使用這一類的玩意兒,需要一個改良或全新架構的瀏覽器才行。

圖3.個人化的 iGoogle,有效整合個人常用的資訊,成為資訊來源整合平台,可省去使用者不少搜尋的時間

從這樣的發展,我們不難看出使用者對於應用軟體的期待:能自由的打造個人化或客製化的電腦環境,不再受限於套裝軟體或單一軟體的功能;最好還能把網際網路上的資源包含進來,讓桌面端的應用範圍極大化和最佳化。

不過想要達到這樣的目的也不是沒有障礙,因為已經有人批評「就技術層面來看,Lotus Symphony 算是個相當肥胖的桌面端軟體(fat client)」,若自行加入各種功能模組,是否真能如假設一般的釋放出運算效能,目前存在著問號。此外,網際網路能否承擔這一類的大量運算也是個問題, 加上網際網路的開放環境下,安全方面的問題又該如何解決?這也是另一個令人頭痛的重點。

話說回來,使用者自己真的有能力規劃出想要的應用環境嗎?通常有本事規劃自己電腦環境的使用者(包括個人和企業),都是「歷盡滄桑」的玩過各種東西,知道 各種東西的優缺點,才能根據自己的需求來規劃自己的工作平台,這也是套裝軟體和軟體顧問服務能生存的原因。上述這些問題都是不小的挑戰,當然對廠商的意義 就是如此的需求和發展,本身就隱含著龐大的商機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
email 圖片:http://services.nexodyne.com/email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