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減少購物的各種麻煩,最好的方法就是一開始就選到好東西。選到好東西的訣竅很多,其中之一就是看品牌。不管是企管教科書還是我個人的經驗,品牌都包含有信譽、品質和責任這三種成分。當然,也要看看各國專精的產品是什麼,採購時選擇那個國家的幾個大品牌,通常就錯不了。
為何我有這樣的品牌情結呢?這來自於小時候的經驗。在我的經驗中,有品牌的產品,品質通常比較好。雖然不見得是同類中最好的,起碼也是能達到自己刊用的標準。其他三、四、五、六、七、八、九線的雜牌、小廠當然也有好貨,不過能買到好東西,完全只能憑運氣,大多數都得有「不會用很久」的心理準備。所以,我最討厭聽到什麼要支持國內廠商,給小廠機會之類的呼籲,要嘛就要將心比心,消費者的前也是辛苦賺來的,誰希望買到品質不佳的東西呢?要愛用國貨之前,請先提供優良品質的國貨!
我認為用這些愛國主義或民族主義為號召的廠商,背後往往是要掩飾不願加強產品品質的企圖,不把消費者的錢當錢看。如果品質真的夠好,大家也不會笨到要花比較多錢去買國外品牌。大家買東西,還不是想滿足特定的需求或慾望?如果東西品質好一點,就可以用久一點,讓平均持有成本低一點,大家要的不就只是這樣嗎?
其次,品牌通常也代表服務比較好,如購買交易細節與條件、售後的退、換貨、保固維修服務......等,鮮有「買前當你大爺,買後當你乞丐」之類的狀況或刻意刁難。大家或多或少應該都有類似的經驗:東西買回來拆封後,還沒開始用就發現外觀有瑕疵,一旦拿去換卻被硬說是人為因素或保固外(保固卡上不可能明列所有狀況,含括範圍往往是看廠商自己的成本考量而定),怎麼樣也不肯換。小時候最讓我生氣的理由就是「貨物出門,恕不退貨」,就算買到不良品 也一樣(三十多年前可沒有消保官和消基會)。因此從小到大,不論政府或社會如何鼓吹愛用國貨,我脆弱的心靈就是無法接受,因為愛用國貨的結果,總是有上述類似吃虧上當的經驗!
3C 產品這個名詞還沒出現前,我的品牌選擇順序是以日本和歐洲為優先,美國次之,台灣再次之,其他國家的品牌則一律列為碰運氣。
為何日本和歐洲優先呢?因為以前的日本為了和歐美的大企業競爭,率先發起品質運動,就是品管圈、全面品質管理......等這些玩意兒。根據企管教科書說,美國的品管之父戴明,也是看過日本的品質運動後,才在美國大力推廣的。只不過許多人只讀美國人寫的企管書,總是把品管之父和美國品管之父混在一起,讓一票發起品管運動的日本人,光芒盡被戴明奪走......講這廢話幹嘛?這不是廢話,我的意思是在日本人努力於品質提升的年代裡,日貨相對歐美貨來說,顯得質優價廉,而且為了市場佔有率,日商也在服務品質上下很大的工夫,因此在所有外國貨中,我覺得划算太多。就算到了今天的世界工廠崛起後,日貨的品質雖然已經有點下跌,但品質已經變成日本企業的文化之一,品質也還在可接受的範圍內。至於歐洲貨,很簡單,有歐盟的各種品質、環保和消費法規把關,東西的品質絕對在一定水準以上。
至於美國貨當然也有好東西,不過美國的東西通常比較耗能,體積也比較大,瑕疵率也比較高,最讓我反感的是美國老用政治壓力強迫台灣進口有的沒有的東西,為了表現台灣人的自由意志,我就是不爽買美國貨啦!至於其他國家的東西,好壞就看個人經驗囉!
有這樣的品牌情結,很自然就會有產地情結。因為我相信品質的好壞,和當地的文化和法規有關,即使是跨國公司,不同產地的品質還是會有所差異。當然,這也是經驗使然。
在 3C 產品成為一個眾人朗朗上口的名詞之後,我的品牌情結順序也有所變動,也就是一日,二台,三歐,四韓,五其他。說實在的,台灣產製的 3C 硬體品質真的不錯,不過現在是有錢買不到,因為工廠幾乎都遷往中國去了,所以市面上能買到的幾乎都是「台皮中骨」的東西,其他國家的品牌差不多也是這樣,只是品牌越大的公司,為了避免品牌價值動搖,通常還是會重視品管,只是採到產地地雷的機率還是不低。
選定東西後,下手之前一定要確認退、換貨的條件和保固內容。一樣的東西在不同的經銷商手上會有不同的退、換貨條件,雖然我一直覺的這是非常荒謬的事,但在目前的現實狀況下真的是如此,想要保障自己的權益,一定要先問清楚,想好對應策略或列為採購的考量。例如我以前比較常去光華商場買資訊產品,退、換貨的可能性幾乎是零(就算有,通常也會被店家氣個半死),但現在改去 3C 大賣場買,價格不見得漂亮,但退、換貨幾乎沒遇過任何阻礙。二者的主要差別,就是消費服務精神的不同。以目前來說,3C 大賣場在這方面比多數的小店家好的多。
不過退換貨是有條件的,重點之一就是包裝完整,所以拆包裝時請不要暴力相向,否則拆個稀巴爛,廠商很可能是不接受的。拆下的包裝則必須保留到可自由退換貨的日子之後。這個日期有長有短,網購、郵購是七天鑑賞期,3C 大賣場通常也提供七天。若是一般店家就得在交易條件中商議好,一般是只有三天(這也讓我更不想去光華買)。
因此,3C 產品一買回來,最好立刻進行相關測試,測試重點包括電源能否正常開啟,各項功能是否都能正常運作,可能的話就做一點壓力測試或極限測試(簡單的講,各種情況都試試看,並且讓它以最大負擔的形式測試),看看是否耐用。通常只要能通過壓力測試,那麼該東西用到保固的機會就很小了,一般都可以用到壽終正寢為止。萬一測試出問題,立刻就去換貨或退貨,千萬不要拖過鑑賞期之類的規定,否則進入保固期後,就只能以維修處理,處理時間通常也比較長,不要因為一時偷懶而增加自己的時間成本,造成的損失是沒地方要賠償的。
換貨時有一點要注意,很多經銷商或店家現場貨源不足,就會變成代送回原廠去換。可是他們通常會等換的東西夠多時才會送回原廠(減少運費),如此耗費的時間就長。所以找貨源充足的經銷商或廠商的直營店買,在鑑賞期內換貨的速度才會快。
至於保固條款,不同產品、不同公司都不大一樣,所以也得弄清楚才行。一般我會選保固期比較長的產品,因為這通常代表產品比較耐用。如果品質不佳,一天到晚都得用到保固,那家公司的換貨和維修成本就會大增,想讓消費者不會用到保固的王道,就是品質要好,不是設法誣陷顧客,硬說是人為因素。
其次是保固條款要合理,不要像軟體一樣:任何設計上的瑕疵及其所造成的損失都跟軟體製造商無關!所謂合理,我認為最少要符合民法和相關消費法規的規定,其次是要對廠商和消費者都公平,不可有偏袒一方的條款且要符合人性。
像我的富士通筆記型電腦 S6230,當初就是看上全球保固一年,國內保固三年,後來上網註冊時才發現保固的詳細內容(中文的部分只有簡體中文版),其中就提到使用保固時要有發票正本和完整包裝,包括要使用海外保固!我覺得這實在太荒謬了!為了保固,發票正本和筆記型電腦的包裝箱必須保存三年,一旦出國使用還得帶著,否則就沒有海外保固服務,這很明顯偏袒廠商,而且完全不符合一般使用情形和人性。但偏偏很多 3C 廠商都這樣規定,若是像我這種 3C 產品用的比較多的人,家裡堆這些包裝就好,都不用住人了!
只不過是二隻滑鼠和一個網路攝影機(Webcam),塑膠部分的包裝就已經這麼多,若加上外包裝的紙盒,佔據的體積更驚人。若再加上我其他那些有的沒有的 3C 產品包裝,我的小屋子真的不用住人了!
但是廠商如此規定,在沒有觸犯任何消費法規的前提下,自己想要買也只能無奈接受。還好,made in Japan 的 S6230 很爭氣,除了按鍵被少爺破壞過一個之外,完全沒用到保固,甚至連當機都沒有。
當然,也有廠商只要送回產品本體和相關配件就好,發票可用影本來證明購買日期(沒有就由出廠日期來推算),如此就人性多了。在我用過的東西中,羅技、創見和威剛(有好的地方,我還是會講啦!)都是這樣。
保固條款比較好的,通常是歐洲廠商的東西。這大概是因為歐洲的消費法規比較嚴格,逼迫廠商要注意消費者的權益,台灣在這方面真的還要加強。不過我買東西通常期望不要用到保固服務,因為一用到就表示某些事情得停擺一陣子,而且心理老是惦記著東西什麼時候才會回來,說真的,蠻煩的。
所以買前要選擇有信譽和技術優的品牌,讓採到地雷和使用保固的機會儘量降低;在鑑賞期內一定要進行各種測試,確定東西沒有問題(有問題就儘快退或換),同時也要了解保固期和相關內容,多注意自己權益的行使方式,遇到時合法行使,據理力爭,受氣的機會當然就少囉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